1. yh0612cc银河


      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河道治理工程 矿山恢复治理工程 水环境处理工程 尾矿综合回收治理工程 地质资源恢复治理工程 噪声治理工程

        生态环境整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美丽富裕新城市农村战略目标 ,按照全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总体要求,突出一河两岸5公里范围内的集中整治,保护水质安全 。坚持属地管理,源头管控,综合执法,标本兼治 ,集中整治,根治“三乱”,坚决打胜集镇、村庄、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战役。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并重,严格涉水审批与管理,促进全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1 、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高。通过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树立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把资源利用好、环境治理好、生态保护好 ,切实增强大自然对人类的永续供养能力和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 ,为后代子孙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努力使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明显增强 ,更加自觉地履行好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2、水源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实施集中整治,河道环境明显改善,“三乱”现象彻底根治 ,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农村生活垃圾 、污水得到集中收集处理,实现河道水面无杂物、河道沿岸无垃圾、生活污水无直排 、河道常年水清澈。集镇污水处理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治理水土流失,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保、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节水“三同时”制度,企业用水许可 ,污水排放监控,涉河建设前置审批许可 ,必要防护地段达到“堤固、洪畅、水清、岸绿”。

           3 、环保设施基本完善。环保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环保管理的手段、能力、装备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环保基础设施的规模、布局和处理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4 、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齐抓共管、全民行动的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形成互为补充、有机结合的良性格局 。河道和农村保洁机制基本形成,管护人员、经费、设施到位,城乡环境卫生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 。

           (二)工作任务

        彻底根治河道“三乱” 。整治乱倒,清除河道弃渣、垃圾;管住乱建 ,清理河道违章建筑,清还多占河道 ;管住乱采 ,严格禁采限采 ,加大河堤项目建设,维护河势稳定,确保行洪、水质安全 。

           2、加强工业企业排污治理。开展企业“三废”治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在采取综合利用、层层把关、减少排放措施的同时,注重“三废”治理,提高“三废”治理效果 ;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 ,按照轻重缓急制定治理方案和实施计划,有效预防河道水体污染 ,实现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确保河道水体清洁。

           3 、加强河道绿化 。结合集镇总体规划,在天宝寨和鑫湛湾移民小区外河道 ,逐步建设沿河绿化带和生态景观带。

           4 、深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调整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制度。全面清理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点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畜禽放养行为 ,合理控制限养区内的畜禽养殖总量 。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管理,加快推行规模化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新 、改、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建立畜禽养殖区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双控制度 。

           5、开展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积极推行水产生态养殖模式,科学布局河库洁水渔业;优化养殖饵料投放,提高饵料利用率,实施渔业养殖污染治理 ,对鱼塘换水清淤,全面实施湿地、农田处理措施,减轻水产养殖尾水、污泥对水体的污染。切实加强湖库、河塘水产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禁止向库区及其上游河流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

           6、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因地制宜采取纳入集镇管网 、就地分片处理和湿地处理利用方式,积极争取集镇“两场”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和人口聚居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加强农家乐餐饮污水治理设施的规范管理;推行“户收集、村转运 、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加强对村庄河道、池塘、沟渠和道路两旁的垃圾清理,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7、完善涉水项目审批与管理 。严格执行涉水建设前置审批手续和水行政许可制度。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坚持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的“三条红线” 、节水“三同时”、取水许可制度,依法征收水资源费 ;严格遵守水保“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水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使用。

           8 、建立长效机制。将河道水生态环境治理和管理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年度治理和管理计划;建立完善弃渣源头管控和有奖举报等制度,建立健全各种长效管护制度;配备专业设备,对河道实行全方位管理 。

           三 、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深入宣传,全民动员

           大力宣传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河道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曝光各类影响水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宣传发动群众 ,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努力促进水源地生态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第二阶段 :突出重点,集中整治

           各村(居)委会 ,镇属相关单位要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河道开展全面排查 ,全面清理河道 ,做到河面清洁、河岸整洁。按照“水系流畅、岸绿景美 、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要求,恢复河道基本功能、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组织实施好“三大战役”。

           第一战役:以“城镇一体化”为重点 ,开展建筑垃圾及河道“三乱”整治战。主要整治任务:一是全面做好集镇水生态环境整治工作 。集中人力开展清理河道各类弃渣 。二是规范河道管理 。加强对河道采砂行为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有效根治河道乱倒、乱建 、乱采的“三乱”问题 。加快加油站至天宝寨移民小区段、中心街桥头至农贸市场段河道弃渣清理,并对沿线裸露山体进行绿化 。三是规范企业取水许可 、排污口设置 ,控制企业用水量 、排污量。

           第二战役 :以镇政府所在地为重点,开展集镇沿河整治战役。认真做好支流水质保护 ,加强辖区内的工业企业监管;加快建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及配套设施 ;加强农家乐、宾馆餐饮业及住户污水集中处理,建化粪池和沼气池,确保生活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加强辖区内项目建设弃渣的监管和清理,禁止弃渣进入河道范围,做好绿化、防护。

           第三战役:以沿河道村庄院落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战役。加快村庄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加强农家乐、住户污水集中或化粪池(沼气池)处理,严禁污水直排河道;组织力量对辖区河道进行彻底清理 ,做到水清岸绿无垃圾;组成专业或兼职的监督员,加强日常监管。实行村自为战 ,镇政府督战 ,加快沿河道村庄院落的整治 。

           第三阶段 :建章立制 ,完善设施。建立水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成立专门管理机构、人员 ,建立水环境及河道的巡查 、管护、责任制度。积极筹措资金,配备相应检测设备,完善垃圾、污水处理及相关措施,借助综治、中小河流治理、移民搬迁、土地整治 、城镇化建设等各类项目,全面做好生态环境各类基础设施。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总结完善 。镇政府对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活动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镇纪委实行专项督查。镇整治办公室对照目标任务组织开展检查 ,对整治工作实行月通报制度,整治结束后,对全镇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年活动开展成效形成书面报告报县整治办公室 。

           四 、工作要求

           (一) 加强宣传 ,深化认识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沿河乱倒、乱采 、乱建现象时有发生,项目建设环保、水保“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污水直排、违规建设 、围垦放养等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和上级部门的高度关注,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南水北调中线今年将通水 ,水质保护到了最严格监管的时期。要利用各种手段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彻底改变生产、消费和生活习惯,引导社会各界主动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加强整治活动的宣传,努力在全镇形成一定声势,促进整治活动深入开展 。

           (二)加大投入 ,夯实基础 。进一步加大生态创建和农村环保投入 ,各相关单位要从多渠道加大项目争取力度,镇财政挤出专项资金 ,确保水源地生态环境集中整治活动顺利开展。

           (三)完善措施,健全机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种管理规定,强化源头管理、社会监督、媒体监督 、设立举报有奖制度,建立考核、奖惩、问责制度,确保整治效果。

           (四)加强组织 ,强化领导。镇成立水源地生态环境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 ,副组长由镇长和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农业站站长湛宣明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水源地生态环境集中整治年活动的组织实施 。

         上一条:没有上一条记录
         下一条 :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公司简介
        环保设备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 工业烟尘处理设备 工业废气处理设备
        工程案例
        新闻动态
        公司要闻 行业动态 最新公告
        人力资源
        人才理念
         
        青ICP备17001317号版权所有 :青海yh0612cc银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18997231118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东川工业园区金桥路 36 号科技孵化大厦 9 楼
        QQ在线客服浮动代码
         

        1. XML地图